每个人都可以争取被社会广泛认同
品牌定义,每人皆自成一说。
我接触“品牌”这个概念很晚。最早看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是在1996年,当时好像是第8版,现在应该14版了吧。那时虽学到品牌部分,但根本没有记住,更没有多琢磨。科特勒老先生在营销学上很权威,但他是站在“卖方”角度谈品牌的,认为品牌是卖方向买方提供的、具有长久性的、有特点的、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戴维·阿诺德的《品牌管理手册》则立足于“买方”说品牌,“从消费者对产品有形和无形的特点的感知中演化而来的”。联合利华董事长麦克尔·佩里也是从消费者视角对品牌进行阐述,他的名言是:“品牌是消费者如何感受一个产品,这种感受过程也是消费者和产品的交流过程,只有那些在交流过程中让消费者感到温馨、舒畅和满意的产品才能形成畅销不衰的品牌。”
我的营销学启蒙老师应该算是孔繁任先生。20年前我与他初次接触,当时除了觉得他人帅,就觉得他在专业方面“高大上”。其实后来成为朋友才知道他不过大我两三岁。他谈品牌,很幽默地一语中的:“品牌就是糊涂的爱。”也是从消费者角度描述的。
后来,我自己也走上了管理研究的路。
品牌到底是什么?我认为需要理清以下几个概念和层次:
(1)品牌一定依附在产品和服务上,而服务包括知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服务。
(2)品牌所有者可以是个人、企业、社团、地区和国家。当年上海轻工产品也已形成地区品牌了,只是没有维护到今天,而那时日本地区品牌“大田”也已经起来了。
(3)品牌首先要求品质稳定,使消费者根本不必顾虑其质量。笔者近年出任贵州茅台管理顾问,发现社会上经常有人遭遇假茅台,但从来不会有人认为假冒伪劣的酒是茅台厂自己弄出来的。
(4)品牌必有特别价值,或品质异于同类,或设计独具匠心,或承载深厚文化,总之一定有他人所没有的价值。这些价值培养艰难,一般须坚持很久,不可轻易改变。
(5)品牌有其外在表现形式,如名称、术语、记号、标识、象征、图案、设计或组合等。
(6)品牌一旦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定,将使之产生依赖性和专注力。
(7)品牌虽为无形资产,但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实体,可以购买、出售和转让。
然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微时代的品牌。
微时代最早大约因微博而起。作为传播媒介,微博以短小精练为特征,传播速度快,而且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人们猛然发现,不超过140个字的内容就完全可以实现有效传播和交流,包括信息和情感。当然,现在微博放开了,但给时代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
微博给人们带来的思考是,社交和信息传播是否可以更简单、更快捷。现在的问题不是能否把话说得清清楚楚,而是有没有必要说得那么清楚,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更加细微的信息分享手段和管道。
微博之后是微信。它们本来并不相关,只是共用了一个“微”字。于是各种微词语相继面世,比如:
·微民,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争取被社会广泛认同,人们完全可能借助微不足道的小事和微小的声音脱颖而出。在这个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出名15分钟。
·微动力,任何一点点正能量都是可以积聚值得珍惜的力量。特别是微民的力量在看似无组织状态下迅速集结,那将是一股洪流,可能推动事件令人惊讶地以极快的速度发展。
·微生活,既然有微民就存在微生活。普通人的生活原本细微琐碎,但小民的微生活如果“不约而同”,势必带来广泛影响,甚至几百年上千年不易撼动的生活方式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微店,在“微”上卖东西,借助微信开店搞经营。因为有了互联网,尤其带App的移动互联网,厉害的人在微店上把产品卖到全国的所有角落,笔者的同行写的文章不用投稿却可以让人点读后给赏钱,月入3万多。
·微营销,包括微店在内的一种低成本、高性价比的现代营销手段。微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明显以小博大、以轻博重。通过“虚拟”与“现实”的互动,研发、产品、渠道、市场、传播、促销、客户关系等全面实现,只是更轻巧、更高效。
这种微民造就的借助微传播、凭借微动力过上微生活的时代就叫微时代吧。
那么,微时代,品牌长什么样?
微时代是“长尾理论”盛行的时代,品牌不一定都在前面冠以“大”字,很多小品牌纷纷登上时代新舞台。
微时代品牌受众可以很小众,你没听说过的在执着者眼里完全可能是情人般地喜爱,是不二品牌。
微时代服务也是产品,甚至体验过程也成为产品,至少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有创意的服务成为品牌的速度极快,快得不可想象。
微时代因为“免费”的逻辑,品牌不再是高价的代名词,品牌也可能求着你接受赠送。
微时代去中心化,“高大上”的人物和重点事件将越来越少,至少越来越不被待见。很多大品牌不会有那么多盲从者。
微时代“人”成为品牌的机会大增,黏性高的粉丝“看人消费”的机会越来越多,在粉丝眼里,偶像才是品牌,“盲从”就可以了。
微时代机会多了,持久性就弱了。无论人和产品,长久成为众多粉丝认可的品牌极为困难。
微时代的品牌中,非物质产品占比越来越高,工业时代有恩格尔系数,信息时代衡量不同消费群体高下的标准,要看他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