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MSN进驻中国
在互联网的驱动下,21世纪将是历史上平台战略全面普及人类商业行为的分水岭。互联网为平台概念的产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并使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规模席卷全球。比如对音乐、小说、电影等感观式体验性产品来说,互联网的兴起使其复制成本几乎下降为零。同样,对于众多产业而言,互联网也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使平台企业所搭建的“生态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学会正确运用平台战略的企业将会颠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
可以说,互联网的加入打碎并重组了整个产业链结构。
4.1.1 从单边关系到多边关系
平台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塑造了全新的产业模式。以出版业为例子,这个存在于人类社会数百年的产业,随着电子书籍的出现,遭遇到平台模式洗礼后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这本书是笔者写的第5部作品,在这之前,笔者已经跟出版社有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对整个传统出版产业链也非常熟悉。整个出版产业链是单项的、直线式的(见图4-1),其流程大致是:一位作者酝酿出自己的作品之后,找到出版社,然后出版社从众多的书稿中筛选出他们认为能获得市场青睐的作品,经过修改、编辑、封面设计等加工程序后,送到印刷厂制成书。之后再由经销商将成书运往各地的零售书店、便利店等场所,最终才得以被读者购买。
在整个环节中,产业链的前一个环节都在为讨好后一个环节而努力,而各个环节的成本与利润层层加码,最后体现到书本的零售价格之上。
图4-1 传统出版行业的单向产业链
下面来看一看互联网时代的在线阅读平台,它的出现打破了出版业超过百年历史的游戏规则。这里以文学网站榕树下(见图4-2)为例,它在互联网上提供了一个虚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喜欢写作的人们直接刊登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而读者能够立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来阅读。
在这个虚拟平台上,传统出版社所扮演的把关角色被削弱,数以万计的作者流进这个平台发布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数百万的读者也蜂拥而至,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想读的作品。除此之外,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直接与读者交流,读者影响创作内容的走向,也可以彼此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感悟。
图4-2 榕树下文学网站
这个虚拟平台对传统出版产业链最大的变革在于,它让作者群和读者群通过这个虚拟的平台直接接触(见图4-3)。
图4-3 互联网阅读平台“弯曲”的产业链
不仅仅是出版业如此,互联网上的其他产品也是如此。他们无须研发和囤积自己的产品,他们不需要拓展自己的生产力,仅需要将多边不同群体的供给和需求拉拢起来并向其投资,建立一个相当于互动媒介的体系,以达到赢利的目的。例如淘宝的运营模式就是这种模式,淘宝提供平台,商家和消费者都通过这个平台达成交易。
当然有些平台因为竞争走向了重资产的路线,如京东商城、当当网自建仓库物流体系,凡客诚品自主研发和生产产品,这主要是出于对外部威胁而建立的战略壁垒,也可能形成传统企业向平台企业转型的良机,这另当别论。
4.1.2 关系网的增值性
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就是利用群众关系来建立无线增值的可能性,进而形成规模效应。在传统经济现象中将消费所获得的价值观视为个人层面的东西,与他人无关。在现实中却存在这样一些产品与服务,当使用者越来越多时,每一位用户所得到的消费价值会呈现跳跃式的增加。以电话为例,如果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安装了电话,则它没有任何价值,因为你没办法拨打给其他人;然而当第二个人也装了电话,情况就发生改变了,因为你可以真正使用电话进行异地交流,价值由此产生;如果你身边的朋友都安装了电话,那么它的使用价值就变得越来越高,它对所有用户的价值就越来越大。这种效应我们称之为“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在平台商业模式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平台商业模式也需要“规模效应”来增强竞争力。例如腾讯在2000年发布QQ即时聊天工具时,正值中国互联网的萌芽期,它增进了人们之间沟通的便利性,促进了网民之间的交流。QQ可以让用户发信息给群中好友,共享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仅仅两年,QQ用户就突破1亿人,同时在线用户达上百万人;一年之后,QQ用户数量翻倍,突破两亿人;截至2009年9月,QQ注册账户突破10亿人,达到10.57亿人;截至2014年4月11日,QQ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两亿人。
QQ能够快速增长的关键原因就在于它捕捉到“规模效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不断增值,最终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中国网民的高速成长吸引了微软的MSN。2005年MSN进驻中国,但当时已经有5亿个注册用户的QQ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壁垒,稳稳掌控先占优势,挡住了MSN的“入侵”。很少有中国网民愿意放弃使用已久的QQ,而选择MSN,因为他们的好友都在QQ平台上。
QQ是一个典型的依靠网络“规模效应”成功的案例,而多数的平台企业依靠“规模效应”不仅能够拓展单一群体之间的关系网规模,还能够连接双边(或多边)使用群体,让不同的群体通过平台相连达到彼此增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