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该理论模型来看?
卡萨家恩提出了个人性格特征与消费者行动关联性问题的新看法。他认为,对于啤酒、香胶糖、T恤等卷入度、承诺度极低的商品,个人性格特征和行动对消费者行为的相关度极低。(harold h.Kassarjian,1979;转引自胡晓云、徐芳,2006)24同年,拉斯托维卡(John L.Lastovicka )采用低卷入度思路实证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复杂性。他根据与个人价值联系是否直接、品牌忠诚度的高低来判断“低卷入度商品”和“高卷入度商品”,并在不同的商品种类情况下检测消费者行为。检测和研究验证了他提出的假设:不同卷入度与检测到的消费者行为之间的相关度高。
继罗斯契尔、卡萨家恩、拉斯托维卡等之后,一大批学者对卷入度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开拓性的研究。1986年,Zaichkowsky将卷入度分为三种:商品卷入度、广告卷入度和消费行为角色卷入度。商品卷入度与早前研究中的产品选择行为相联系。高商品卷入度的消费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努力考虑他们的产品选择。大多关于商品卷入度的定义都使用“消费者拥有的有关特定产品类别的兴趣、热情和兴奋感觉”(Goldsmith&Emmert,1991)这一说法。有学者预计,商品卷入度高的消费者花费更多的时间考虑产品选择,商品卷入度低的消费者用较少的时间去进行产品选择。
二、精细可能性模型
精细可能性模型(Elaboratin Likelibood Model,ElM)模型于1984年由petty等提出,属于消费者信息处理模型。其主要观点是,当消费者从事相关信息处理时,处理会经由两种不同的说服路径来改变消费者态度。这两种路径分别为:中央路径(central route),消费者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处理信息,对品牌的态度会受到产品信息本身的说服影响,这种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仅持久也能导致行为;以边缘路径(peripheral route)处理信息的消费者所重视的并非是与产品相关的信息,而是其他因素。如品牌代言者的知名度、好感度、产品来源国信息、传播活动的形式特征等等。而由此路径形成的态度则较为短暂,也不一定能导致行为产生,因为这些信息属于产品的周边线索或外部线索。
1986年,petty等进一步完善该模型体系,并指出,有两项因素会直接影响个人决定采取中央路径还是边缘路径来处理所接收的信息。一是处理信息的动机,二是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提示了如下结论:消费者接受广告信息时,因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处理的动机高低不同,对信息处理的路径不同。个人对信息处理能力的不同关系到个人是否能够理性地处理信息;而对广告信息的处理动机的高低,则会引起直至态度改变的路径的变化。在信息处理能力和动机高时,消费者会进行中央路径的信息处理;低时,消费者会进行根据周边路径的信息处理。这里的信息处理动机,通常用卷入度(invlovement)概念来解释,认为消费者由于对信息的卷入(involvement)程度不同,对广告信息的处理方式也不同,高卷入(high-involvement)则走中央路径(central route),低卷入度(low-involvement)的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是通过边缘路径(peripheral route)。该研究并发展出代言人好感度、信赖度、影响力等相关指标。
ARM模型说明,一个成功的广告首先是引人注目。它强调,当一个广告引起人们注意以后,人们并非按照以往所提出的直线型信息处理方式处理信息直至产生购买行为,而是依照其对品牌的卷入度高低,自动地进行了中央路径和边缘路径两种不同的信息处理。所谓中枢路径信息,指的是处理与品牌直接相关的信息,如产品的功能利益等;所谓边缘路径信息,指的是与品牌的产品功能等不直接相关的信息,如代言人、广告音乐、视觉表达等。
不同的信息处理路径使视听众的品牌态度不同并导致不同的品牌排名;不同的品牌排名又导致视听众对广告的喜欢程度不一,品牌卷入度高低对视听众对广告好感度有影响。而视听众对广告的好感度不同,势必影响对品牌的消费兴趣和意向。
ARM模型从直线和非直线两方面较全面地展现了视听众对广告信息处理过程,再加入卷入度参数,它提供了比单纯的直线型模型更能反映视听众或消费者接受信息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有助于事前检测、制定针对不同信息处理路径的广告表现和媒介计划、确定不同信息处理路径条件下的广告暴露频次等。边缘路径需保证相对较高的广告暴露频次,如重复同一则广告或类似广告,以提高广告视听众对边缘性广告信息线索与广告产品、品牌之间的关联度。从该理论模型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