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正确处理网络负面信息?(百度负面处
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全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积极主动介入全球若干事务,主导中非合作论坛和金砖国家峰会等,让国际社会议论纷纷。
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头羊美国不仅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也需要维护所有发达国家的利益,到了20世纪第一个10年与第二个10年相交的时候,东西方的冲突开始加剧。
从中国与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关系来看,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中国是被动地、输入式地融入第二次全球化浪潮,而且存在第一次全球化浪潮这样一个断层,由于存在这样的根本性问题,如果中国总是希望别人来适应自己的话,这种尴尬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于东西方之间。
第二,中国不是第二次全球化浪潮规则的制定者,而是规则的接受者,而中国要从规则接受者进入规则制定者这个层面,就会涉及利益再分配;这意味着中国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体系内,逐渐从产业链的中下游提升到产业链的中上游,从价值链的中低端进入价值链的中高端。这是一个艰难的命题,因为越是往上走,难度越大,因为很难不触及现有全球利益既得者的势力范围。这涉及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美国。也就是说,“中国版工业4.0规划”的实现过程,必然要碰到别人的奶酪。
第三,整个中国完全没有深度认识和理解今天全球化浪潮中已经形成的全球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关系。宏观上,我们既缺乏对于全球化浪潮所形成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研究,也缺乏从这个链条的角度,在战略上制定对应策略,主动地通过一系列应对战略去拥抱全球化浪潮。
从华为被美国制裁之后的一系列动态来看,如果不是任正非早有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华为是很难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走出困境的,而从华为在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来看,华为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企业,也正是因为其早期的全球化布局,才有机会通过“备胎”,迅速走出困境,同时,抓紧时间拓展和创建新的全球化战略,华为才有可能渡过难关。问题是中国有几个华为这样的全球化企业呢?
第四,由于中国的全球化是输入式的、被动的、非主导的全球化,中国承载全球化的企业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整个中国经济的全球化程度和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程度严重不匹配。当第二次全球化浪潮进入中国的时候,伴随而来的都是全球化的主导企业、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全球化的配套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没有不想来中国的。而中国企业却只能在国内市场成长和发展,严重缺乏和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能力,更没有多大的能力进入发达国家参与市场竞争。虽然世界500强企业里面中国企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已经超过美国,但是,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企业做到中国第一、第二,自然就成为世界500强了。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并不意味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第五,当然,中国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与所有国家对立。这个世界除了发达国家之外,更多的国家发展速度并不快,受到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的约束,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完全没有竞争力,而资本主义没有全球共同发展的愿景,导致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不可能带有创建所有人、所有国家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全球化思维。在这一点上,中国提出了一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个理念的提出超越了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全球性价值观。我相信这个价值观会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甚至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理解和赞同,而这个全球化价值观的提出又和过去苏联时代对外输出共产主义完全不一样。但是,这样一个理论和价值观的提出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能不能在处理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推动世界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于中国来说,一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总之,中国与第二次全球化浪潮这整体上不兼容。迄今为止,这个世界还是处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后期,第二次全球化浪潮还深深地主导着这个时期全球经济的基本形态,中国也不可能完全超越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中形成的全球产业生态,而直接进入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中国又必须解决与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生态的融合方式,否则,中国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产业链、价值供、应链体系里面,难以形成优势。
什么是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有没有人认同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如果说,我们认同了第一次、第二次全球化浪潮,那么,我们或许也会相信,一定有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事实上,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已经开始了,而且来得非常猛烈。
和第一次、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一样,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同样是由科技进步推动的,具体来说包括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带来的一系列通信信息技术推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金融科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新能源、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领域相互交叉、相互跨越、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而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与第一次、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将大大突破第一次、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形成的增长极限,以完全不同于第一次、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内容和形态,带来全新的增长模式,给人类带来美好的生活。如果第一次、第二次全球化浪潮还受地理、
现在互联网的崛起,新媒体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和方式,网络舆情的有效处理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那么,当我们发现负面信息已经在网上掀起风暴时,企业又该如何正确处理网络负面信息呢?星辰传媒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宜疏不宜堵,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化。突发的热点事件尤其是负面事件,必然会引起网络舆论的广泛关注。此时形成的网络舆情会包含着各种网民声音,其中不乏偏激的不理性声音,甚至有时候这种声音是占主流的。企业在处理此事件时应该通用事实说话,公开信息真相,设置议题议程,疏导舆论。而不是搞封堵杂音、堵塞舆论通道,这更多的时候只会适得其反,因为只有事实才是引导舆论的根本。
第二,宜解不宜避,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舆情危机的爆发,大都数时候是因为对突发事件问责处置采取回避不积极解答导致,而问责又是事件的舆论焦点。如果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没有及时解答网民的疑问,对于媒体的公众的相关要求没有做出有效解答,便会引起更大的舆论风暴。
第三,宜全不宜偏,要体现意见的辩证性。突发事件引发网络舆情危机,其背后必定有各种意见的存在,不同观点意见在冲突过程中形成舆论主调。企业在处置危机时,应该辩证设置议题,广州公关公司突出主流认识,辩证引导受众的认识,使受众言论不盲从,不为一时的情绪宣泄左右。
第四,宜软不宜硬,充当认识的启发角色。在危机处置过程中,企业态度应该要温和,要充当意见领袖的作用,对错误的认识循序引导,而不宜采取简单粗暴的说教或批判方式,强制人们的接受自己的观点意见。
第五,宜缓不宜急,讲求效果的有序渐行。在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时,不宜想一蹴而就的平息事端,而应该根据舆情的发展规律,制定阶段性的处置策略,一步步引导舆论的发展方向,使舆论朝着有利于事件处置的正确方向发展。
以上这五点是负面舆情已经在网络上大面积爆发时企业可以采取的处理原则,但星辰传媒认为,企业想要在信息时代下突破网络舆情“黑洞”最重要的还是舆情监控,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才能更有效的避免舆情危机的爆发,同时,舆情预警是在危机形成威力之前化解最理想的状态,也是最容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