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专业人士积极交流
反之,如果一家企业缺乏品牌影响力,那么销售代表想获得对客户的拜访机会就很困难,客户也不愿意来企业考察,得到项目招标邀请的可能性会很小。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难以得到各位评委的青睐,在商业谈判中往往比较被动,在价格谈判上很难获得主动地位。一句话,在销售的各个环节,该企业一路碰到的都是红灯。同样,出现这种情况时,许多人会认为,企业的“运气”很差,上天在故意为难它。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二者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看不到工业品品牌价值的人会认为,这是偶然性的因素在起作用。其实,这是系统性的必然因素在起作用,这就是品牌价值的具体体现。工业品品牌之于销售和企业发展,就像空气和水之于人的生活,虽然它们是如此重要,你每天都离不开它们,但往往又视而不见,唯有处于市场逆境中,才会想到它们。
二、工业品品牌打造的必要条件
(一)工业品企业若没有战略,就不要谈品牌
为什么一些工业品企业开始满怀热情做品牌,却最终没有毅力将品牌策略很好地贯彻和执行?为什么起初是热情万丈、信心满满,到后来却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这个问题,笔者原以为只是由于企业家缺乏品牌意识、经营短视、碍于预算、人手紧张等原因造成的,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原因之一,但还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往往没有战略!
没有战略,所以看到的只是品牌的表面价值和品牌的皮毛作用,看不到品牌与战略的啮合及对战略的强大助推作用,更看不到品牌战的持久性和艰巨性。企业有无战略,是两重完全不同的境界,其所导致的结果差异之大,我们怎么预估都不为过。
“农村包围城市”曾一度被共产国际所耻笑为瞎胡闹,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看清这个思想背后所包含的伟大战略。而“持久战”则被激进的抗日分子视为亡国的兆头,也是因为他们看不到“持久战”思想中所蕴含的伟大战略。
不是所有的工业品企业都有战略,多数企业仅仅是活着。对于我在哪里,要去何方,还一脸茫然。当经济形势好时,一切问题都被掩盖,每家企业看似业绩都在飘红,而当市场疲软时,则是阵阵无奈和叹息。
这时许多工业品企业都在拼命寻找救命稻草,都在做各种突围尝试。反腐的浪潮让关系营销不再风生水起,于是这招不灵光了;山寨、盗版、挖角,让技术研发变成巨大的黑洞,于是瞻前顾后,不敢出手;网络、电商看似美好,却总与工业品的行业属性脱离,于是只能望洋兴叹。
怎么办?许多工业品企业家把目光瞄向了品牌。没错,品牌价值是一座尚未被工业品企业开发的金矿,闪光而诱人。于是,大伙蜂拥而至,拼尽力气要抓到这一根稻草。没想到,这座看似诱人的金矿,几铲子挖下去,竟没挖出让人欣喜若狂的狗头金来,失望之下,又丢盔卸甲,惶惶而退。
这就是当下许多工业品企业品牌建设的无奈——上半场兴奋,下半场消退。战略是企业的前进方向,有了战略,就等于打仗有了目标,行军有了地图,才知道如何将品牌利器为我所用。品牌好比铠甲和武器,只有知道目标的武士,才懂得如何使用、如何珍惜,也才懂得如何去打造更适合自己的、更强的武器。
而对没有战略的工业品企业来讲,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怎样到达目的地。因此,对品牌的深度价值无法理解,也不知道品牌是如何帮助自己一步一步实现目标的。好比摸瞎的武士,不知道要攻占哪块阵地和使用哪件武器;看着哪个都好,又觉得哪个都不好;随意抓起,又随意抛弃,像熊瞎子掰苞米,走一路,拣一路,丢一路,最后还是两手空空,只有哀叹。
知道如何塑造品牌、挖掘价值,是品牌策划人的手艺活,一般人干不了。而知道如何让品牌配合自己的企业战略,一路相伴,风雨不弃,同样,也是一般的企业家干不了的。
(二)工业品企业品牌营销的根本动力在于最高层的推动
一般来说,工业品企业的最高层不是重视销售,就是重视生产或者技术。这完全能理解,因为品质和技术是工业品企业的生存之本,而销售则是让企业迅速成长的引擎。
但今天,工业品企业面临产品同质化和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却发现要有持续的增长和足够的盈利空间,还需要攀牢另一个抓手——品牌。
我们对工业品品牌的理解,是伴随着“中国制造”走入困境后逐步加深的。品牌给我们带来了解决成本问题、同质化问题及价格、渠道问题等的可能,给深陷竞争苦海中的中国工业品企业以一线生机。
于是,许多工业品企业的高层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收起以往对品牌不屑一顾的傲心,愿意低下身,跟品牌营销顾问们做一番深谈。另外,更多企业的市场部经理和下属们,则对工业品品牌营销的专业操作充满了兴趣和热忱,纷纷研读专业书籍,阅读专业文章,与专业人士积极交流。于是,企业的品牌营销工作产生了乐观向上的氛围。
但是,好景不长,工业品品牌营销毕竟与消费品的品牌营销大不相同:品牌接触点多,客户决策战线长,市场操作复杂,投入见效慢,业绩效果难评估,这些现实像一盆盆冰水浇在企业高层的头上。在打了一个个寒战后,他们开始变得焦躁起来。加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