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的管理者由于没有深刻地把握自有品牌的经营规律
回顾连锁超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的20多年时间,各连锁零售企业不断开店,仅仅依靠数量上的跑马圈地,就实现了企业规模的高速增长,这种发展模式属于数量型和粗放型的增长模式。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的日益饱和及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2003年“非典”发生后,电商迅猛发展,很多连锁超市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增长模式,开始向质量型和精细型方向调整。自有品牌作为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手段之一,越来越引起连锁超市的重视。
国内连锁超市虽发展了多年,但很多业内人士还没有真正了解自有品牌。一提起自有品牌,大多数人均会认为是零售商品牌、是商店品牌。实则不然,早期自有品牌的概念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针对制造商品牌提出来的。自有品牌一般是指分销商或中间商创立并拥有的品牌,具体可以分为批发商品牌和零售商品牌。其中,批发商品牌是主要收入来自于批发业务的公司所拥有的自有品牌,在这方面国内学术界少有研究。因此,一般提到自有品牌,绝大多数人均认为是零售商品牌,这样就产生了自有品牌狭义的传统定义:
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PB),又称为商店品牌,是指零售企业从设计、原料、生产到经销全程控制的产品,由零售企业指定的供应商生产,贴有零售的企业品牌,在自己的卖场进行销售,实质上是零售业的OEM产品。
随着国内商品流通渠道的变革,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更多地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市场格局;电商的迅猛发展、虚拟店铺的存在,延展了传统意义上商店的概念,传统意义上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概念显得越来越僵化。自有品牌的概念,也应该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自有品牌狭义的传统定义没有包含批发商品牌,仅包含了商品自有品牌。毕竟自有品牌既可以是商品品牌,又可以是服务品牌。笔者给自有品牌做了如下定义:
自有品牌是批发商或零售商自己创立并使用的品牌,用于区别于其他品牌的商品或者服务。
互联网给自有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土壤,电子商务激发了批发商、零售商的品牌创业热情。电子商务平台上流行的所谓“淘品牌”“网络原创品牌”等大多归属于自有品牌,这些自有品牌有的是企业创立的,有的是个人创立的;有的是服务品牌,有的是商品品牌。
自有品牌与传统制造商品牌很多时候并非对立,在自有品牌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零售商向制造商的深度介入或转变,使得很多自有品牌完全转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制造商品牌。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漫长持久的过程,有了一定市场知名度的自有品牌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进行品牌的打造,以避免出现昙花一现的结果。
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应该说这是一个鼓励创新的时代,自有品牌的创立本来就是一种创新,顺应了时代需求,自有品牌一定会获得长远的发展。
近十年间,笔者一直处在连锁超市业态自有品牌工作的前沿,深切地感受到连锁超市业态自有品牌从业人员较少,能沉下心来研究自有品牌发展课题的人就更少了。自有品牌作为外来的新兴概念,与其他学科的理论引入中国一样,很多学者和超市的管理者一味盲目地直接引用国外的理论,认为只要是国外的就一定正确,就一定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没有考虑这些理论适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没有考虑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没有考虑适合不适合自己的企业。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用心积累和总结了很多自有品牌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一并写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可以说,本书是中国国内第一本原创连锁超市自有品牌实战手册,书中很多自有品牌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对零售业其他业态具有普适性。通过本书,我希望自有品牌的理念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同时希望给从事零售工作的人员开展自有品牌经营带来一些帮助,正可谓“传播理念,服务实践”。
第1章 重新认识自有品牌
关于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也就是1882年的英国玛尔科公司,其最早生产了自己的品牌商品。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在我国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零售企业进入中国,自有品牌也随之开始了发展。时至今日,国内绝大多数的大型连锁超市都开始了自有品牌商品的经营,但总体来看,自有品牌商品经营水平低,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处于自有品牌的无名产品及自有标识品牌阶段,自有品牌商品的种类及数量少、市场占有率较低。很多连锁超市的从业者仍然搞不懂自有品牌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连锁超市内部的工作文件经常将自有品牌错写成“自由”品牌。卖场一线员工一提起自有品牌,联想最多的就是“卖得不好”。这些均是我国连锁超市自有品牌的现状。
一、自有品牌工作的常见误区
连锁超市的管理者由于没有深刻地把握自有品牌的经营规律,在工作上或多或少存在着误区,最常见的是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把自有品牌工作等同于自采工作
很多超市的管理者把自采工作等同于自有品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