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消费者不把购物本身视为一种活动
要弄清楚如何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中专注而果断地打造品牌,我们首先要深入了解流动消费者,真正客观地去看待这类新群体的行为。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认为,我们自己就是流动消费者,所以我们自然能了解他们。但事实是,仅仅通过照镜子能让我们获取有用的知识吗?我们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数字消费者的高层次特征
为此,我们将流动消费者的以下八个高层次特征视为一种普遍且定义宽泛的个体类型。大多数人都在逐渐成为流动消费者,所以,虽然你个人可能会表现出其中的某些特征,但你可能不会全都表现出来。
流动消费者的期待具有流动性。一旦他们在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有了独特的体验或享受到了特别优质的服务,他们便随时准备并期待着在其他领域获得同样的服务,这使品牌、部门甚至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为什么我不能在自己最喜欢的餐厅或银行享受到像优步(Uber)那样的服务?”]。他们注重的品质因此具有流动性,这对于品牌守卫者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基本上,消费者瞄准的目标在不断移动。
流动消费者一般不会对一个品牌情有独钟。若是某个公司的数字交互体验欠佳,他们就会对该品牌丧失兴趣。倘若品牌夸大其词,未能兑现承诺,并且此时又有其他选择的话,他们就会马上对其他品牌青眼有加。如果此时有另一款产品更能贴近当下他们的生活,他们也会改变自己的选择。流动消费者容易因产品改进而带来的便利或因无意中获得的其他同伴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大约40%的年轻购物者在做出购买决定之前会参考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相关信息。(6)
流动消费者会冲动消费,对包装消费品和时装尤其如此。这个世界充满了触手可及的自由购物选择,只要朋友或企业在恰当时机给出“建议”,交易马上就能促成。59%的消费者并不觉得选择其他产品是种麻烦,而且44%的消费者愿意选择购买更好的商品。约41%的人乐于接受促销优惠和折扣。(7),(8)
流动消费者乐于分享很多个人信息。新生代消费者虽然嘴上嚷嚷着担心个人隐私问题,但却在很大程度上选择分享个人信息以换取由数字技术带来的所有便利。四分之三的消费者表示,如果消费者可以控制个人数据的使用时机和方式的话,他们就不会介意个人数据资料被收集。70%的消费者声称,如果零售商能公开说明收集的这些数据将会做何用途,他们不会对收集个人数据的行为感到不自在。(9)
流动消费者不把购物本身视为一种活动。相反,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将购物融入生活的其他活动中去(比如工作、通勤、外出就餐、在家用餐、社交等)。他们难道不应该这样吗?对于像银行业务和制订旅行计划这样的日常活动,他们已然是这样做的。
流动消费者正将数字技术融入大多数的购物活动中,这一趋势不可逆转。53%的消费者在外出购物时希望使用智能手机来比对价格、浏览评价,预计未来5年内全球在线销售额将增长184%。(10)
流动消费者时常会同时做数件事情。例如,和某个朋友一起用餐时,他们会同时跟多个朋友在线聊天。而在与朋友们交谈时,他们也经常会去浏览一些评价,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想参与的活动和想去的餐厅是否评价还不错。而当他们在参加活动、在餐厅就餐、在健身房健身或在家做饭时,他们也可能同时在一边工作、买衣服、浏览或撰写评论、拍摄和发送照片,预订产品或服务,甚至是几件事情一起做(看到这些描述时,你还会想到什么其他事情吗?)。
流动消费者拥有多重消费者身份,而且这些身份通常与他们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一一对应。流动消费者(尤其是千禧一代的流动消费者)会有六种、七种、八种甚至是九种不同的身份,他们可能会被不同类型的品牌所吸引,各品牌对应着不同的主题,诸如健康、社交、忙碌、匿名、独特意识、好奇、创意,甚至VIP,下图由维克·李(Vic Lee)创作,描绘了这个“我的世界”。
在体验感-实用性图谱上定位品牌
能取悦一位流动消费者并不意味着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如前所述,消费者的满意度并不一定会从今天持续到明天。因此,对于如何更好地服务流动消费者,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解决方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为了能有效地融入这些消费者的生活,满足并超越他们的期望,消费品公司必须利用数字技术。
毫无疑问,每个品牌都需要利用互联的作用力,要把握实时数据和用户群体的影响力。但重要的是,并非所有的品牌都需要这样大张旗鼓。人们只需稍微回溯一下购物史,就会发现在会员制突然兴起时发生了什么。正因兴起太快,很多项目已开始暴露出令消费者反感的一面。先是钱包,然后是钥匙串,都开始装满或是挂满了各种会员卡。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仅仅只是实施会员制未必会促进销量,也不一定会给消费者带来幸福感。数字技术也同样如此。这些技术进步只有利用得当才能帮助消费者,才能支持、吸引、激发他们,并促使他们前进。技术不应让消费者感到挫败或不堪重负。
这是一方面,换句话说,在一件产品(比如我的泰格豪雅手表)中增加高科技功能,作为可佩戴设备的手表适合实现这个想法。但并非